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

南星的奇蹟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在高雄市的西南方,大林蒲臨海地區,因沿岸土質鬆軟,常遭海浪侵蝕,眼看著海岸線節節後退,嚴重的威脅到附近的鳳林國中操場。自民國六十九年起,高雄市政府決定,以高雄大都會建設所衍生的建築廢棄物及中鋼煉鋼所衍生的爐石,混和填入海裡,開啟了填海造陸的工程,迄今已填出了一百多公頃的土地。 在這片新生的土地上,意外的成為許多過境鳥類休息的天堂。最近的日本綬帶、紅頭伯勞、黑翅山椒都是難得一見的過境鳥,半年前讓賞鳥朋友震撼的鵰梟更於近日再被發現,而在一處看不起眼的小窪地則吸引著一些鷸行鳥科鳥類前來覓食,如小環頸行鳥、磯鷸,紅領瓣蹼鷸。尤其是紅領瓣蹼鷸為了多吃點水池的小昆蟲,不停地在小水池裡繞圈子覓食,絲毫不理會站在牠身旁的人們,幸虧觀賞牠的都是愛鳥人士,也令人擔心,牠這麼不怕人是否會給牠帶來災禍,因不是所有的人都對牠這麼友善的?拜訪南星之後,可順道一遊高字塔藝術園區及第二港口,沿途可見正被拆除的紅毛港部落,社區零落的景象看起來有點感傷,為了經濟發展把原來世居該處的居民遷移,且歷經50多年的歲月,如果是當事人,作何感想?

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

秋天賞鷹











秋天是許多猛禽過境台灣的季節,九月中的赤腹鷹、十月中的灰面鵟鷹為恆春半島帶來了熱鬧的場面。
赤腹鷹是過境台灣數量最多的猛禽,牠們在北方繁殖,秋季時飛往南洋渡冬,成群遷移是在台灣被見到的主要行為。清晨可從墾丁社頂看到其群體出海壯觀的景象,而飛行所形成的「鷹柱」、「鷹河」更是賞鷹人視覺的一大饗宴;而當其出海後又折返社頂,低空飛掠,對賞鷹人而言更是一大震撼。
灰面鵟鷹又稱國慶鳥,亦在北方繁殖,秋天南下渡冬時大量過境恆春半島,並集體夜棲滿州山區,因有此群體夜棲特性讓獵人更易於捕殺,也成為常被媒體報導的主角。灰面鵟鷹喜群體遨翔,看著牠們從天際俯瞰大地,然後收翅弓翼滑下綠林,直向合意的枝椏或樹梢,最後以舞者之姿輕收翅羽,穩穩站立,如此過程,令人屏席。
今年賞鷹的季節已告一段落,賞鷹讓我們學習到尊重生命,善待這些遠方來的嬌客,孔老夫子不是很早就告訴我們: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悅呼」嗎?

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

拜訪校園的中杜鵑







校園的藝能館中庭突飛來一隻筒鳥,被舞蹈般的周組長發現,一開始她以為是鴿子,所以不太留意牠,幾天之後,他愈看愈奇怪,所以通知我前去觀看,看了之後,原來是隻筒鳥,又名中杜鵑,在台灣是普遍的夏候鳥,主要棲息在平地至丘陵的林緣中上層。牠本身不築巢,不育雛,托卵於其他鶯亞科(如灰頭鷦鶯、褐頭鷦鶯)等小型鳥類的巢中。
中杜鵑出現時間約在暮春三月,杜甫詩云:「杜鵑暮春至,哀哀叫其間」。杜鵑在暮春三月出現,正是百花凋零之際,讓多愁善感的詩人聯想到杜鵑悲鳴是催促春天離去,而產生青春一去不回的感嘆。
中杜鵑的鳴聲略似「布穀..布穀」,所以又被稱為「布穀鳥」。<本草綱目>等古籍亦形容杜鵑的鳴聲狀若「不如歸去」,因此牠又被視為鄉愁的象徵。由於牠口舌鮮紅,啼聲哀怨且連綿不絕,古人甚至認為牠會哀啼到血流不止,如<埤雅>就說:「杜鵑苦啼,啼血不止」。據說杜鵑啼血時,染紅了樹下花草,「杜鵑花」一名即由此而來。(本文參考唐詩鳥類圖鑑編寫)
PS:將該鳥託人送醫檢查後,翅膀有處小骨折,細心照護應無大礙。

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

從李安談彩鷸




在學校的性別教育讀書會,大家討論的話題是最近的熱們人物—李安,李安成功的背後是他的太太—林惠嘉,一位可以包容丈夫六年沒工作,堅強負起家計的好太太。在失業六年期間,李安每天在家除了大量閱讀、大量看片、埋頭寫劇本以外,還包攬了所有的家務,負責買菜做飯帶孩子,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。
李安在那段期間所扮演的角色,在傳統台灣社會裡是個「無用」的男人,身為一個男人怎麼可以只在家做家務、帶小孩呢?其實換個角度想想,現在是兩性平權的社會,誰說男生不能在家做家事,而李安若沒有經過那段日子的沈潛,那能有今日的飛龍在天呢?
李安的這段生命歷程,其實在大自然裡也有與其相類似的故事。一般人總認為負責築巢、孵蛋、育雛是母鳥的責任,但在鳥類的世界裡譬如彩鷸、水雉等都由公鳥負責。在繁殖季中,母彩鷸是主角,晨昏鳴叫吸引公鳥,配對後,找尋巢位、覓食、休息等,完全由母鳥主導。待選定巢位後,由公鳥守巢,待母鳥進巢後,退位在旁守護著母鳥下蛋。下完蛋後的孵蛋及育雛工作完全由公鳥負責,而母鳥則是另找尋伴侶去了。

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

洋燕戲水


到野鳥的樂園走走,發現一群洋燕戲水,小小的身軀自空中俯衝入水,瞬間起飛,雖不若大鷹的架勢,但飛行的美姿唯有用鏡頭捕捉,才看得清楚.

縮翅飛行


俯衝點水



轉頭吐水



遨翔水面

這些讓人看不起眼的小燕子,人們是否願意駐足片刻,好好欣賞他們的生命之美呢

2007年9月7日 星期五

拜訪仙公廟


連日陰雨終於停了,趁著陽光露臉之際,也是暑假的最後一個假日拜訪仙公廟,一入山,停在樹枝的大冠鷲展翅歡迎你.

而赤腰燕則在廟前的小水池喝水,也順便帶點泥巴回去蓋房子


林道兩旁的莫骨消結滿了花,吸引了渥氏棘蟻.棕泥胡蜂前來,造物者真神奇,花裏的密杯裝滿了花蜜
這些小昆蟲除把自己填飽肚子外,也幫她傳播花粉,完成生命的神聖任務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

翠綠的半屏山











連日大雨,有一段日子未到半屏山,趁著今日陽光露臉,到山上走走。在豐沛雨水滋潤下,山上是一片翠綠,連平常走的步道,都成了小水溝,步道上更是泥濘不堪,一隻攀木蜥蜴爬入小窪池,似乎在享受這難得的清涼;一隻特大號的螞蟻,則大方的爬行著,丟了根小枯木給牠,竟張開大顎咬著不放;整條步道不見小灰蝶的蹤跡,莫非跟這連日大雨有關,礦區步道上僅見幾隻小紫斑蝶及琉球紫蛺蝶,而一隻步行蟲則慘遭螞蟻的攻擊,我不想去干擾牠們,由天擇去決定吧!下山時,又下了場大雷雨,今年的半屏山真是喝足了水分,秋冬時節的乾枯應不會像往年那樣的毫無生機。

2007年8月22日 星期三

幾級分,才會上

暑假期間上高三的升學輔導課程,學生常問的是那個學校學系要幾級分才會過,我反問他說:你對那個系有否興趣?有否到那個系的網站逛逛?學生默然!
其實甄選入學主要是讓學生評估自己所具備的條件,考量性向、能力及興趣,以選擇適合的校系,而不是只要能上大學就好,何況現在的大學錄取率那麼高!重要的是能找尋自己有興趣的領域,進而努力在其中耕耘,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才是重要的!

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

候鳥南遷--黑腹燕鷗




在野鳥的樂園觀察即將結束時,突飛來一群黑腹燕鷗在魚塭上俯衝覓食,只見他們依序進入這片魚塭,盤旋在空中,然後定點飛行並幾乎以垂直的角度俯衝入水,待飛離水面的一瞬間,已見他們嘴中咬著小魚蝦,真讚嘆他們覓食的本領。在十幾隻鷗群中,有夏羽的裝扮、也有已換裝成冬羽,其中並有一些亞成鳥,時近夏末,牠們的到來,正預告著候鳥即將南遷,為生命開啟另一扇窗,而下個月墾丁鷹群過境的盛況也即將展開。

2007年8月18日 星期六

愛乾淨的白腹秧雞




被稱為白臉鳥的白腹秧雞,普遍常見於沼澤、魚塭、溝渠,個性羞澀且具高度警戒心,並不容易觀察;而牠也一直是我想拍好牠的鳥種,無奈的是,牠總是離我遠遠的。常遇見牠,但眼光接觸的一剎那之間,便躲入草叢裡
在這次野鳥樂園的觀察中,終於有幸拍到牠。在連日大雨之後剛放晴的一個早晨,緩慢的開車前進,在一排長著海茄苳的路上遇見了牠,警戒心很高的牠立即掉頭就跑,心想又跟以前一樣「沒得拍了」,但不久之後,牠竟轉頭朝我走來,原來牠的小寶貝走在後面,而我也因牠的這股「母愛」,終於有機會拍到牠。
路過一處曾看見牠的雜草區,刻意放慢車速,並預先備好相機,看到草叢裡似乎有東西在移動,便停下車來留意其中的動靜。突然間,牠竟走出草叢下斜坡到水邊,且嘴巴似乎咬著東西,原來是咬到一隻馬陸,在吃下前要先洗乾淨,想不到牠也蠻講究食品衛生的。

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

野鳥的樂園




七月初拜訪高雄市唯一的野生紅樹林生育地時,意外地發現一處魚塭有小鷿鷈正在築巢,從此開始一個多月來的自然觀察。此處除野生的海茄苳外,遍佈許多的魚塭,魚塭堤上長有許多的雜草,雜草間長出幾棵苦楝、構樹,點綴著一望無際的魚塭景象,這樣的環境正好提供了一些野鳥棲息、藏匿與覓食的空間。紅冠水雞很悠哉地在塭堤上漫步、羞澀怕人的白腹秧雞、黃小鷺、栗小鷺則穿梭在草叢間、各種鷺科鳥類則在魚塭上覓食,兩對小鷿鷈各自在劃定的勢力範圍築巢育雛。

2007年8月3日 星期五

七月避暑去




七月令人懊熱的天氣,讓人又想起山上的涼快,全家討論之後,決定到武陵農場避暑。武陵農場就在七家灣溪形成廣大的河谷階地上,種植水密桃、蘋果等溫帶水果。
農場內的一條小野溪看似不起眼,如果你願意停下腳步,坐在野溪旁的涵洞內,靜觀自然的脈動,將會有豐富的體驗,全身烏黑的河烏突然飛下一處小水灘洗澡、全身黑白相間,有著漂亮羽色的小剪尾則站在水灘的石頭上供你欣賞,而鉛色水鶇則忙碌的在石縫間尋找食物,不太理會正有個陌生人正看著牠。
炎炎夏日,在這處小野溪旁坐上二三個小時,讓涼快的山風吹著你,又有美麗的鳥兒飛來讓你欣賞,也許比起在人造建物吹冷氣看電視,會更自然,心靈也更富有。

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

野地的生命




美國婦女瑪洛.摩根(Morlo Morgan)在澳洲經歷四個月的沙漠荒野漫步之後,她發現「荒野」到處充滿了生命,到處充滿了各式各樣繁複的「聲音」,回來之後寫了一本「曠野的聲音」,震動了美國文壇,改變了許多人對「荒野」的看法。
在高雄近郊有處農場在休耕後形成一片荒野,尤其時序進入5-6月,在充沛雨水的滋潤下,形成綠油油的大片草叢地,看似雜草叢生,其實蘊藏著豐富的生命力,繁殖季裡的小雲雀(俗稱半天鳥)鳴聲響徹雲霄,並表演一段從半空中緩慢降落,如同風箏般飄然落地的舞姿;灰頭鷦鶑似羊叫聲的特有音符也此起彼落;珠頸斑鳩、紅鳩「咕--咕--」的叫聲也交雜其中。
夏候鳥燕行鳥則遠從南方到此繁殖,一股母愛的力量加上有著燕子般飛行的高超技巧,對於進入牠領域的棕背伯勞、環頸雉予以驅離,讓喜歡站在灌叢頂端的棕背伯勞只有委身於灌叢中或乾脆飛離;而不小心誤入其領域的環頸雉,則不勝其擾乾脆遠離這是非之地,等了半天欲拍環頸雉美姿的希望就泡湯了!,不過能看到遠方來的嬌客能在此繁衍生命也值回票價了。

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

凌波仙子---水雉
















六月悶熱的天氣,是山鳥繁殖季節即將結束的季節,但官田水雉復育區內的水雉卻已悄悄的拉開繁殖期的序幕,在復育區內的賞鳥亭欣賞水雉阿娜多姿的身影是一大享受,尤其是午後的一場大雷雨之後,大地為之清爽,而水雉在淋了一陣雨之後,趁著雨停時分、陽光露臉之際也紛紛飛出來活動筋骨,頓時整個復育區內可說是群鳥滿天飛,而鏡頭也不知要對準哪一隻?
水雉屬於雉行鳥科,因生性喜好於菱角田活動,故被稱為菱角鳥;而飛翔時美麗的飛羽拖著長長的尾羽,體態輕盈,又有「凌波仙子」的雅號。牠是眾多鳥類中,少數一妻多夫制的鳥類,即生殖季中雌鳥能與多隻雄鳥配對繁衍。配對之後,牠們形影相隨,並以鳴叫回應配偶,在此期間,牠們不允許第三隻水雉進入牠們的領域。築巢、孵蛋、育雛、護幼的工作全由公鳥負責,而母鳥在生完蛋之後會再與另一隻未配對的雄鳥配對。母水雉在配對時的專情、與公水雉的盡職,都是為了延續族群的生命而各自善盡自己的角色,這也許是人類社會要努力學習的。

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

合群的台灣藍鵲




受不了悶熱的天氣,到五公山走走,山上就是涼快,套句兒子常說的話—山上的空氣是天然冷氣,到山上來不用在家吹冷氣,既節約用電又有益身心,因此週日上山幾乎已成全家人共同的默契。
這裡最有名的,就是近日被票選為「國鳥」的「台灣藍鵲」,我們常叫牠是這座山的「迎賓鳥」,因來到這裡看不到牠是很困難的,而土地公廟前祭拜的水果,更是他們的最愛。台灣藍鵲是台灣特有種鳥類,生活於中、低海拔的闊葉林中。牠們的身體大致為藍色,頭、胸部為黑色,嘴及腳為鮮紅色,有條佔了全身2/3的長尾巴,尾巴的末端是白色的,飛行的時候顯得非常飄逸動人,民間稱呼牠們為「長尾山娘」。
台灣藍鵲是非常合群的動物,常見他們一起飛翔於空中,彷如國慶閱兵大典,空中分列式一般。繁殖季時通常會有數隻藍鵲共同哺育一窩幼雛,待幼鳥離巢後,亦會共同生活在一起;根據研究,幫助藍鵲親鳥共同繁殖的個體都是親鳥的親戚或較早出生的子女,可見牠們是相當和樂的大家庭呢!台灣藍鵲合群的精神,也許是當今各級學校教育要努力學習的!因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團隊合作的人才而非不合群的個人英雄者。

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

台灣爺蟬


夏季是蟬類活動鳴唱的季節,每年的五月中至八月間,在台灣中南部低海拔,具天然或次生林少干擾之闊葉林山區,有一種俗稱「狐狸蟬」,真正的名字是台灣爺蟬(Formotosena seebohmi),是台灣最大型的蟬,除翅脈紅褐色外,全身幾近黑色,可說是蟬中的黑美人。
台灣爺蟬最令人欣賞的地方,是在其中胸背板有一青藍色大斑紋,內含一對黑色眼眶般橢圓黑色斑點,有如骷髏頭,整個輪廓又像一個狐狸頭的飾紋,這是被稱為「狐狸蟬」的原因。就因這特殊的長相,卻惹來殺身之禍,常被捕捉製成標本或商品;而低海拔山區的開發,造成棲地的被破壞,也是加速其滅絕之主因,因此被農委會列為保育類昆蟲。
近日媒體大肆報導美國有十七年蟬,而身為台灣的子民,是否知道台灣也有這麼特殊的「狐狸蟬」呢?

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

校園的外來客--黑領椋鳥


校園的五色鳥又在老地方築巢育雛,而旁邊的一棵菩提樹正結滿果子,提供了充足的食物,真佩服他們很會選地方,且很會算時間。這棵菩提樹雖位處車水馬龍的路上,但卻吸引不少的鳥類前來覓食,只是他們對人類仍保持警戒心,只見他們從對面眷村樹上飛至菩提樹上,快速地吃了幾口後,又馬上飛離。
在菩提樹上覓食的鳥兒裡,除白頭翁、綠繡眼、五色鳥外,發現一隻背部黑色,頭、腹面白色,有黑色頸圈,眼周圍有皺皺的黃皮膚,經查閱資料比對後,是一隻外來種鳥類—黑領椋鳥,連同前些日子在校園蘋婆樹上發現的菲律賓椋鳥,及常在校園草地上覓食的家八哥及白尾八哥,左中已記錄到四種外來的椋鳥,這些外來鳥種正壓縮原生鳥類的生活空間及食物來源,以供給自己生長及繁衍所需,在台灣土生土長的「八哥」就是受害者,最近幾年已很少看到成群的台灣八哥覓食的景象。

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

雨中即景--大冠鷲











趁著假日,獨自到附近的郊山走走,適逢鋒面過境,也為久未下雨的南台灣,帶來了水氣,在雨水的滋潤下,山上的草木是一片翠綠,個個顯得生機盎然,群鳥們也趁著涼爽的天氣,佇立在枝頭上休息,常在空中遨翔的大冠鷲,竟然矗立在你眼前濕潤的枝頭上,身上則尚留著小小的雨滴,剎那間,被此情景所感動,竟忘了拿相機拍牠,而牠也毫不在意有個陌生人正看著牠,待我要為牠留下美麗的倩影,她也蠻合的甩頭.張望,讓妳拍個夠,然後振翅高飛.鳥兒,真是人類的好朋友,不過,在賞鳥時,要記得保持距離,因為有距離才有美感.

2007年5月1日 星期二

生命的淬練--- 黃眉黃鶲


春秋兩季是許多候鳥遷徙的季節,秋季時,候鳥們為躲避北方寒冷的天氣,紛紛向南遷徙,春天來了,為了繁衍下一代,則紛紛北返繁殖地.遷徙的過程看似充滿危機,其實也為該族群淘汰掉老弱殘兵,留下身強體壯者, 進而讓其族群不斷地繁衍下去,

出現在台南海岸防風林的黃眉黃鶲, 身長僅14公分, 很難想像他是如何飛越遼闊的大海?看他腹部鮮豔的橙黃色,也不像是歷盡滄桑飛到台灣來的,也令人聯想到,似乎遷徙的候鳥都很漂亮這是否告誡著我們,任何人都要經過生命的考驗與難關,才能讓自己的生命發光.

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

小心過馬路的蛇
















週日上大漢山林道,林道上人來車往好熱鬧,有健行者,有採集標本者,我則是漫步在林道上,看花,賞蟲兼賞鳥.盛開的小白頭翁露出笑臉歡迎你,棕面鶯的叫聲不絕於耳,象蠟蟬靜悄悄地停在葉片上,不仔細看還以為是掉落的枯枝.大漢山的生態就是這麼豐富,不但是避暑聖地也是自然觀察的好地方 .
但越來越多的人潮與車潮似乎也為這座山帶來隱憂,20k附近原本生態極為豐富,也不知什麼原因被清理得好乾淨...,在24k附近正觀賞小白頭翁時,發現一條保育類的斯文豪氏游蛇剛被急駛的車子壓到,看著牠那無助的眼神,我們不知能為他做什麼,只能把牠移到草叢邊,避免再被壓到,也叮嚀牠下次過馬路要小心,因這裡已不像以往那麼地寧靜與安全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