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秋天是許多猛禽過境台灣的季節,九月中的赤腹鷹、十月中的灰面鵟鷹為恆春半島帶來了熱鬧的場面。
赤腹鷹是過境台灣數量最多的猛禽,牠們在北方繁殖,秋季時飛往南洋渡冬,成群遷移是在台灣被見到的主要行為。清晨可從墾丁社頂看到其群體出海壯觀的景象,而飛行所形成的「鷹柱」、「鷹河」更是賞鷹人視覺的一大饗宴;而當其出海後又折返社頂,低空飛掠,對賞鷹人而言更是一大震撼。
灰面鵟鷹又稱國慶鳥,亦在北方繁殖,秋天南下渡冬時大量過境恆春半島,並集體夜棲滿州山區,因有此群體夜棲特性讓獵人更易於捕殺,也成為常被媒體報導的主角。灰面鵟鷹喜群體遨翔,看著牠們從天際俯瞰大地,然後收翅弓翼滑下綠林,直向合意的枝椏或樹梢,最後以舞者之姿輕收翅羽,穩穩站立,如此過程,令人屏席。
今年賞鷹的季節已告一段落,賞鷹讓我們學習到尊重生命,善待這些遠方來的嬌客,孔老夫子不是很早就告訴我們: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悅呼」嗎?
赤腹鷹是過境台灣數量最多的猛禽,牠們在北方繁殖,秋季時飛往南洋渡冬,成群遷移是在台灣被見到的主要行為。清晨可從墾丁社頂看到其群體出海壯觀的景象,而飛行所形成的「鷹柱」、「鷹河」更是賞鷹人視覺的一大饗宴;而當其出海後又折返社頂,低空飛掠,對賞鷹人而言更是一大震撼。
灰面鵟鷹又稱國慶鳥,亦在北方繁殖,秋天南下渡冬時大量過境恆春半島,並集體夜棲滿州山區,因有此群體夜棲特性讓獵人更易於捕殺,也成為常被媒體報導的主角。灰面鵟鷹喜群體遨翔,看著牠們從天際俯瞰大地,然後收翅弓翼滑下綠林,直向合意的枝椏或樹梢,最後以舞者之姿輕收翅羽,穩穩站立,如此過程,令人屏席。
今年賞鷹的季節已告一段落,賞鷹讓我們學習到尊重生命,善待這些遠方來的嬌客,孔老夫子不是很早就告訴我們: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悅呼」嗎?